文/林小白
有人說:30歲前募强,你的長相是父母給的闰靴,30歲后你的長相是自律給的。
美國心理學者安琪拉·李·達克沃斯帶著調查組钻注,去了西點學校蚂且,去看軍事訓練,去看全國拼字比賽幅恋,觀察了學生杏死、教師、商人等各界人士捆交。
他們調查了什么樣的人會成功淑翼,為什么他們會成功。最后她發(fā)現(xiàn):
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品追,不是智商玄括、不是外貌、不是健康肉瓦、而是自控力遭京。
01 我想要≠我需要
欲望是件很折磨人的東西,但誤把欲望當成幸福泞莉,更加折磨人哪雕。
《花兒與少年》第三季里,賴雨濛等明星常常在旅途中喊餓鲫趁,但每次點了一堆的東西卻吃不完斯嚎。
在凱恩斯一站,一算剩余經(jīng)費已經(jīng)明顯不足,一時間堡僻,團隊陷入窘境糠惫。
此時,一向獨立成熟的陳柏霖直接指出了大家在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失衡問題钉疫。他說:
“你花兩塊錢就可以填飽肚子硼讽,為什么要多花八塊?”
一直以來陌选,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理郑,想當然地把“我想要”等同于“我需要”,卻忘了思考有些欲望并不是真實的咨油,而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您炉,誘惑我們上鉤的。
BBC紀錄片《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就揭露了欲望背后的真相:
銷售的本質就是讓人屈服于即時滿足役电,不留出時間給消費者獨立思考赚爵,做出選擇。
研究發(fā)現(xiàn)法瑟,人們購物時冀膝,付現(xiàn)金會感到一種類似疼痛的不適感,從而會對這筆錢三思而后行霎挟。
刷卡和線上支付窝剖,讓我們誤以為,只要動動手指就能買到心儀的產(chǎn)品酥夭,減輕了不適感赐纱。
信用卡和螞蟻花唄的興起,更是延緩了購買時的痛苦熬北,對花出去的錢缺乏概念疙描。
打折、促銷讶隐、買一送一這樣的字眼起胰,讓我們的大腦將這個差價誤認為是自己賺到的錢。
“簡直是白送啊巫延,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有什么用效五,但還是趕快放進購物車吧,以后總會用得著烈评』鸲恚”
一旦你產(chǎn)生這樣的心理,恭喜你讲冠,終于落入了商家的圈套。
“這是個欲望過剩的時代适瓦,互聯(lián)網(wǎng)和成熟的廣告業(yè)正在讓我們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多竿开、越來越雜谱仪。
但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否彩、梳理自己的欲望疯攒,就會被欲望的洪流吞噬,把金錢列荔、時間白白浪費在無意義的痛苦中敬尺。”
意識到贴浙,才能看清虛假的欲望并且成功抵御它們砂吞。
02 “我想要”≠“我需要”
杰克·惠特克曾獲得了2002年美國“強力球”大獎,獎金高達3.149億美元崎溃。
天降橫財面前蜻直,讓杰克·惠特克大腦的獎勵系統(tǒng)開始充分活躍。
他開始像暴發(fā)戶一樣:揮霍無度袁串、買房概而、買車、買直升飛機囱修、資助教會修建新教堂……他想要的越來越多赎瑰,但遠遠大于他原本需要的。
在10年之后破镰,這筆本可保他一世無憂的獎金在聲色犬馬中被揮霍一空餐曼,而他也妻離子散。
沒想到啤咽,這種讓我們感受到自己渴望晋辆、被誘惑、上癮的種種體驗宇整,竟然是毀掉我們人生的元兇瓶佳。
1953年,兩名科學家詹姆斯·奧爾茲和彼得·米爾納鳞青,做了一個電擊實驗霸饲。
科學家將一個電極植入小白鼠的腦袋里,在小白鼠走到某個特定位置時臂拓,通過電極來刺激大腦的某個區(qū)域厚脉。
開始,科學家的預想是小白鼠會討厭這樣的電擊胶惰,從而刻意避開電擊區(qū)域傻工。
但實驗結果恰恰相反,它們會不停回到那個它曾經(jīng)受到電擊的地方中捆。
在反復實驗后鸯匹,兩位科學家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把電極裝在了大腦中極易產(chǎn)生快感的區(qū)域。
這一區(qū)域被稱為腦中的獎勵系統(tǒng)泄伪。
一旦獎勵系統(tǒng)活躍殴蓬,人們感受到的就是滿滿的期待,這會讓很多人把這樣的期待假想為快樂蟋滴。
我們在面對很多誘惑的時候染厅,就像實驗中的小白鼠。
任何我們覺得會讓自己高興的東西都會刺激獎勵系統(tǒng)津函,垃圾食品肖粮、名牌包包、高端酒店等球散,都會讓我們甘心臣服于欲望尿赚。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欲望不能得到滿足時蕉堰,就會陷入到痛苦之中凌净;即使得到了滿足,快樂也只是非常短暫的屋讶。
因為冰寻,人接著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欲望,從而產(chǎn)生出新的痛苦皿渗。
在這個大千世界斩芭,我們所面臨的欲望如此之多,慶幸的是乐疆,還有自控力能拯救你划乖。
斯坦福心理學著作《自控力》里提到:
自控力本質上是我們做出選擇的能力,最核心的是需要我們用理智判斷去做重要事情的能力挤土。
自控力的根本在于我們清晰認識到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琴庵,然后通過延遲短期的欲望,來完成自己的長期目標仰美。
03 “我不行”是你最大的敵人
我們大腦中獎勵系統(tǒng)給予我們的欲望是虛幻的迷殿,它通過不斷釋放多巴胺來讓我們上癮。
倘若我們能區(qū)分清楚多巴胺驅使下的期待和真實的快樂咖杂,我們就能擁有較強的自控力庆寺。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某天心血來潮,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成為小說家诉字,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懦尝。
雖說有這個想法的時候知纷,村上春樹僅僅是一個因為一時興起寫了一部小說的文藝青年而已。
但為了實現(xiàn)他的目標导披,他關掉了自己經(jīng)營的小店屈扎,正式朝著一名職業(yè)小說家應有的樣子邁進埃唯。
他每天四點起床撩匕,寫作5、6個小時墨叛,需要寫滿10頁稿紙止毕。
他放下了自己對一些欲望的期待,而選擇用一種更慢的方式去品嘗快樂漠趁,最后扁凛,他做到了。
為什么有的人可以自律成功闯传,有些人卻在自我挫敗的路上越走越遠谨朝?
因為挫敗的人,往往太容易將“失敗”廣泛化甥绿,對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現(xiàn)失望時:
他們不僅認為這件事情失敗了字币,還認為自己是一個loser,從而全盤否定自己共缕,索性“破罐子破摔”洗出。
真正懂得自控的人,往往更富有耐力图谷,享受過程翩活。完成比完美重要。
04?意志力是“消耗品”
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說過:
“你們會看到我只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便贵,因為我正在努力減少決策菠镇。
關于我要吃什么或穿什么等瑣事,我不想花時間去做決定承璃。
因為有太多其他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決定利耍。”
《積極心理學》里面講過一句:“其實绸硕,人沒有太多的自律性堂竟,人只有一點點的自律性〔E澹”
著名的“自我損耗”實驗就揭露了這個事實出嘹。
一個房間里有67個被試者,房間里彌漫著巧克力曲奇的誘人香味咬崔,隨后税稼,有人把巧克力和蘿卜拿了進來烦秩。
可以得到巧克力的人答題表現(xiàn)更好,而只能拿蘿卜的人答題花費時間更久錯誤更多郎仆。
吃蘿卜的人只祠,似乎耗盡了他們努力解答難題的意志力。
這驗證了一項自控力研究發(fā)現(xiàn):
在同一天里做過艱難決定的人在后來面對誘惑時屈服的可能性更高扰肌。
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抛寝,如果之前已經(jīng)消耗了太多,那么就很難再持續(xù)下去曙旭。
過去盗舰,我們總以為只要想達成目標的愿望足夠強烈,就一直會有足夠的意志力促使自己做到桂躏,卻忽視了:意志力也是會消耗殆盡的钻趋。
更明智的做法是,靠意志力去破除糟糕的習慣剂习,建立積極習慣蛮位,接下來就等待習慣發(fā)揮它的強大力量。
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鳞绕。
對內接納自我失仁,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
對外控制行動猾昆,不隨心所欲也不過分苛求陶因,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END—
?作者簡介:林小白垂蜗。熱衷旅行楷扬,熱愛寫作,出版了《行動力》《每天多出一小時》贴见。公眾號:林小白向上管理烘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