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聽訟袍榆,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匾鸥。無情者不得盡其辭蜡塌,大畏民志碉纳。此謂知本勿负。”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劳曹,必也使無訟乎奴愉。對于這句話一般的翻譯是這樣的,即聽取訴訟審理案子铁孵,我的做法與其他人是一樣的锭硼,但是有一點是不同的,不同點就在于要力爭使爭訟從根本上就不要發(fā)生蜕劝。無情者不得盡其辭檀头,也就是說,違背實情的人不敢在公堂上進行狡辯岖沛,或者說不能讓他在公堂上進行狡辯暑始,而要使其有所敬畏。大畏民志婴削,使民心有所敬畏廊镜,此為知本,這就是孔子之道的根本唉俗。
然后我們從觀心修行的角度來解讀這句話嗤朴。
聽訟,訟就代表一種爭辯虫溜,爭辯是非曲直雹姊,在公堂上審案子,法官聽取辯論的雙方即原告和被告的雙方在公堂上爭辯是非曲直衡楞,叫做聽訟吱雏。由于原告和被告雙方都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與對方針鋒相對,執(zhí)著于自己正確對方錯誤坎背。這一點就非常像我們心中的妄念替劈。我們心中的妄念,正是因為對各種事物的分別得滤、執(zhí)著陨献、攀緣、糾纏等懂更,有各種分別對立眨业,從而形成了各種妄念和妄想。
聽訟沮协,這個聽龄捡,就是僅僅是專注的聽,而不涉入慷暂,不攀緣聘殖,不評判,僅僅是客觀的聽行瑞。所以說這個聽在觀心中就代表觀奸腺,特別是通過反聞聞性的方法去觀心修行的時候,聽就是反聞自性血久。聽訟突照,就是靜靜的觀照自己內(nèi)心念頭的各種表演,但是不追隨氧吐,不攀緣讹蘑,不涉入,然后讓心中的妄念自消自融筑舅。你只要靜靜的看著它座慰,讓它自來自去,當你一直這樣靜靜的聽豁翎,靜靜的觀角骤,最終妄念就會自然地消融。
這個情形也非常像在公堂上相互辯論的雙方將各自需要陳述的內(nèi)容心剥,全部盡情地訴說完了邦尊,想說什么想要表達什么都全部說完了,再也沒有什么要說的了优烧,這個時候訴訟的雙方原告和被告就安靜下來了蝉揍,然后靜靜地來聽法官的宣判了。
在觀心修行中其實也是類似的情形畦娄。對于我們心中的念頭又沾,不要去壓抑它弊仪,只需要靜靜地看著它,看著它在你內(nèi)心中的各種表演杖刷,它想怎么表演都可以励饵,但你不要去追隨它,就像法官一樣靜靜地聽滑燃,訴訟的雙方將他們所有想說的要說的全部都說完役听,說完之后就靜下來了。當念頭躁動不安的力量全部發(fā)散出來了之后表窘,自然就會消融在內(nèi)心的空靜之中典予。
我們心靈的本體就像無云的天空一樣,無限的深遠乐严、寧靜瘤袖、空寂。而念頭就像天空中升起的云朵昂验,云朵來來去去捂敌,當沒有任何一種新的能量給到念頭,念頭就會自動自然的消融凛篙。但假如你在觀照的過程中黍匾,對念頭有所干涉,不管這種干涉是壓抑呛梆、評判,還是想斷掉念頭磕诊,不讓它表演填物,甚至忘記了觀照而去追隨、攀援念頭從而生起了更多的念頭和妄想霎终,這些都是在為妄念增加能量滞磺。也就是說不管你是正向的干擾,還是負向的干擾莱褒,但其實都是在增強妄念的力量击困。因為起心動念想去干擾的這種心念本身就是妄念。所以說當我們?nèi)ビ^照念頭的時候广凸,只要保持靜靜的旁觀阅茶、靜靜的旁聽而不攀緣就可以了,這也叫做觀而不隨谅海。
“聽訟脸哀,吾猶人也”,用觀心的語言來說扭吁,就是觀照內(nèi)心的念頭撞蜂,看起來所有的修行者都是一樣的盲镶,都是在觀心,我也像別人一樣在觀心蝌诡,但是雖然看似一樣溉贿,但其實并不一樣。就像每一個靜坐修行的人浦旱,表面上看起來都是一樣的顽照,靜靜地坐在那里,但每個人內(nèi)心的狀況是完全不同的闽寡。
“必也使無訟乎”代兵,必定要使自己的內(nèi)心達到“無訟”的程度才可以。無訟爷狈,就是“訟”不再生起植影,而且是自然地不再生起。在觀心的過程中涎永,當我們一直這樣靜靜地觀照內(nèi)心的念頭思币,觀而不隨地進行訓練,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這樣長期訓練之后羡微,就會發(fā)現(xiàn)心中的念頭越來越少了谷饿,最終就會達到一種像靜止的水面一樣的狀態(tài)。這樣的狀態(tài)就是沒有妄念但你的聽或者觀卻依然靈敏靈明的狀態(tài)妈倔。這就是無訟的狀態(tài)博投,也叫做無念的狀態(tài)。但這種無念的狀態(tài)不是一種枯寂的狀態(tài)盯蝴,不是一種你的觀照不清明的狀態(tài)毅哗,如果你的觀照不清明,而是昏昏沉沉的捧挺,這就不是無訟的狀態(tài)虑绵,也不是無念的狀態(tài),而是昏沉的狀態(tài)闽烙。一定要達到這種內(nèi)心“無訟”卻覺知清明的狀態(tài)才是究竟翅睛。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換句話說就是“有情者必得盡其辭”黑竞。
有情者捕发,對于訴訟者來說就是他有要說的話,對于這個案情有要陳述的內(nèi)容摊溶,凡是跟案件有關(guān)系的內(nèi)容都是要進行陳述的爬骤。情,在訴訟中就是指案情莫换、情況霞玄。而在觀心中骤铃,這個“情”即是指我們內(nèi)心對各種現(xiàn)象的攀緣、分別坷剧、執(zhí)著惰爬、貪愛等,各種貪嗔癡慢疑的習氣都是“情”惫企。
在一些禪宗祖師的教導中有這樣一句話撕瞧,叫做“情生則智隔”,就是說如果你的內(nèi)心生起了各種攀緣狞尔、執(zhí)著丛版、貪愛,那么你與智慧之間有了阻隔偏序,情一生起页畦,智慧就無法生起了,情阻礙了智慧的升起研儒,離情近了豫缨,離智慧就遠了。
“有情者必得盡其辭”端朵,那么好芭,如果我們刻意壓抑自己的“情”,不讓自己的各種習氣有顯現(xiàn)出來的機會冲呢,我們時時刻刻看守著自己的內(nèi)心舍败,一旦發(fā)現(xiàn)就壓抑它,那么這樣對不對呢碗硬?當我們總是不斷地壓制自己內(nèi)心情感瓤湘、欲望、習氣的時候恩尾,它就會潛伏起來,這些習氣挽懦,這些執(zhí)著翰意,并沒有真正的消除掉,而是潛伏信柿、隱藏起來了冀偶。當遇到合適的環(huán)境,它就會集中爆發(fā)出來渔嚷。所以說觀心修行进鸠,一方面要在靜坐專修的過程中,去觀照自己的心形病,觀照內(nèi)心的念頭客年,不去攀緣它霞幅,讓它自來自去而保持觀照的清明,另一方面則需要在生活中訓練觀心量瓜,能夠及時的警覺自心司恳,知道自己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發(fā)生了什么樣的習氣?而對于這些習氣的發(fā)生绍傲,同樣需要遵循這樣一個原則扔傅,即,既要保持內(nèi)心的觀照烫饼,不要給這些習氣額外的力量猎塞,同時也不要去刻意地壓制它,這其中的度需要我們每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杠纵,在生活中去慢慢的摸索荠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度。然后經(jīng)過這樣長期的修行淡诗,當習氣一生起骇塘,你就覺照到它了。當你靜靜的覺照著它韩容,習氣就會慢慢的消散款违。
“有情者必得盡其辭”,這個辭群凶,相當于習氣所蘊藏的力量插爹。它的生滅來去,它的發(fā)展變化请梢,它的各種表演赠尾,要在你靜靜的觀照下自然的消融。當你的觀照在的時候毅弧,所有的習氣气嫁、所有的念頭都有一個特性,叫做即生即滅够坐,所有的念頭寸宵,它的生滅是剎那生滅、即生即滅的元咙。所以當你的覺照能夠及時地生起梯影,習氣也就很容易消散。當“有情者必得盡其辭”之后庶香,也就是在觀心修行的過程中甲棍,我們的心經(jīng)過在生活中的不斷磨練,不斷的調(diào)心赶掖,不斷地將各種習氣消磨掉感猛,一方面不斷地強化訓練我們的覺照力警覺力七扰,另一方面不但地磨練我們的習氣,消磨這些貪嗔癡慢疑的習氣唱遭。當這些習氣慢慢的消散了之后戳寸,有情者就變成了無情者。無情者本身是沒有“辭”的拷泽,“無情者不得盡其辭”疫鹊,無情者本身自然地就沒有什么辭需要去盡,只有有情者才有“辭”需要去陳述司致,需要去表演拆吆。這個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就來到了一個質(zhì)變轉(zhuǎn)化的一個臨界點、關(guān)鍵點脂矫,我們的心將會產(chǎn)生一個全新的突破——從“有情”變成“有智”枣耀,也就是自性本心智慧的顯發(fā)。
“大畏民志”庭再,在這個狀態(tài)下——相當于訴訟的雙方捞奕,法官已經(jīng)給到了他們充分的時間去陳述雙方想說的話,當爭辯的雙方已經(jīng)全部說完了拄轻,就再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之后颅围,這個時候雙方就需要轉(zhuǎn)過身來,不再去跟對方糾結(jié)了恨搓,雙方都要靜下來院促,心懷敬畏地來專心地聽法官的宣判。大畏民志斧抱,就是要生起敬畏之心常拓。對于觀心修行來說,要對什么升起敬畏呢辉浦?要對這種“無訟”的狀態(tài)弄抬,無念的狀態(tài),但同時又覺知又非常清明的狀態(tài)宪郊,對這種狀態(tài)要生起敬畏之心眉睹,誠靜之心,至誠之心废膘。內(nèi)心要保持一種莊重、莊嚴慕蔚、沉靜丐黄、專注,讓自己深深地融入到這個狀態(tài)之中孔飒。
大畏民志灌闺,這里的“大”還代表著“大道”艰争,即“無訟”之心,是一種與道合一狀態(tài)下的“大心”桂对、“道心”甩卓。民志,民則代表后天分別心蕉斜,代表妄心妄念以及有情的狀態(tài)逾柿。志,代表妄念的意向宅此、動向机错、動機、意志等父腕。在觀心修行中弱匪,大畏民志,即是說當我們的內(nèi)心達到了“無訟”的狀態(tài)之后璧亮,就要始終專注地保持在無訟的狀態(tài)之中萧诫,而不要讓后天的各種意識心各種妄想妄念去破壞無訟的狀態(tài)。始終保持對于“無訟”之心的敬畏枝嘶,就能夠更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帘饶,這一修行階段也是對習氣更深進行轉(zhuǎn)化,轉(zhuǎn)煩惱為智慧躬络,轉(zhuǎn)習氣為道用尖奔。
所以在“大畏民志”的狀態(tài)之下,當妄念自然消散了之后穷当,要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生起一份敬畏之心提茁,時時刻刻使自己保持這種無私無我無欲的靈明獨照的狀態(tài),而不要讓自己的妄想遮蔽了這份本有的光明馁菜。因為本有的光明就是明德茴扁,就是明德之光,而明德之光也剛好是在古代衙門審案的場所中審判官頭頂上經(jīng)常會懸掛的四個大字汪疮,叫明鏡高懸峭火。當我們把這樣一個訴訟的場景,對照到我們的內(nèi)心智嚷,對照到如何觀心修行的時候卖丸,就能夠非常清晰地指導我們?nèi)绾涡扌小TV訟中雙方的相互爭辯相互爭斗盏道,就相當于我們內(nèi)心的各種妄想稍浆,各種妄念,各種糾纏,各種對事物的攀緣衅枫,各種矛盾房午、痛苦致开、煩惱等等脱拼。而坐在聽訟官位置上聽訟的人节视,就是我們內(nèi)心的觀照,就是修行的正念益楼,就是靜靜的猾漫、客觀的、無私無欲的觀照之心偏形。當這份覺照越來越光明静袖,越來越清明的時候,我們的妄想之心在消磨掉了各種習氣之后俊扭,它也會對這種越來越清晰的覺照队橙,帶有一種本性自然的敬畏。也就是說萨惑,當聽訟的聽捐康、觀照的觀在我們的內(nèi)心之中樹立起來了之后,妄想自然就會在覺照的光明中消融庸蔼,而最終我們要達到的狀態(tài)解总,就是明鏡高懸的狀態(tài)。通過這樣一種修行姐仅,最終使我們的心成為一個高懸的明鏡花枫,這個高懸的明鏡對于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這個高懸的明鏡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掏膏。在這樣一種與大道合一的高懸的明鏡的照耀下劳翰,我們的妄心妄想妄念,就不敢胡作非為馒疹。對于儒家來說佳簸,就是所有的身口意的言行都要合于“禮”的規(guī)范。當我們的言行都合于禮的規(guī)范的時候颖变,就是一個合格的儒家的修行者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