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和理論都告訴我們:懂得百點不如改變一點。真正的成長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整胃,而在于自己改變了多少颗圣。——《認知覺醒》
我是一個渴望成長的人屁使,也對世界充滿好奇在岂,所以一度報了很多課希望通過聆聽優(yōu)秀的老師、厲害的大神的講課蛮寂、分享給自己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蔽午。我也買了很多書,看到感興趣的書酬蹋、能幫助我解答某方面困惑的書及老、達人們推薦的書買了很多,希望通過讀書讓自己更上一層樓范抓,變得更加有能力骄恶、有智慧。
但殘酷的現實是匕垫,很多買的課或者音頻節(jié)目沒有上完聽完僧鲁,甚至有些自打買了之后就沒再去打開過。買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有時間聽完上完的,但事實上我根本沒有那么多時間全都學完寞秃。
買書也是斟叼。買的時候爽得不行,覺得自己又要成長一大步春寿、走上人生巔峰了犁柜。但事實是,買書如山倒堂淡、看書如抽絲馋缅。看書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買書的速度绢淀。
這樣囤課萤悴、囤書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焦慮的體現皆的。生怕錯過了什么知識覆履,生怕沒有掌握什么技能,生怕落伍费薄、生怕脫節(jié)硝全。
焦慮情緒促使我在看到各種課程文案、喜歡的老師的課程時楞抡,就想下單去買伟众。今年之前有時同時要上好幾個課,把原本就很忙的生活搞得更加忙碌了召廷。要打卡的事項很多凳厢,有時來不及聽課、作業(yè)或是打卡竞慢,反而會把自己搞得更加緊張焦慮先紫。
在《認知覺醒》中,作者也談到了很多好學青年各種打卡的行為筹煮。
“正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學習動機已經轉移遮精,所以疑惑為什么一旦打卡中斷就不愿繼續(xù)行動,因為他關心的是讓打卡紀錄保持完整败潦,而不是讓學習過程保持完整本冲,其實對于學習來說,偶爾中斷又有什么關系呢变屁?”
的確眼俊,我們學習意狠、看書粟关,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而是要讓這些知識、智慧實實在在為我們所用闷板。重要的是我們能保持著學習的狀態(tài)和節(jié)奏澎灸。能每天都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固然好,但往往我們大多數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遮晚。而且總會有意外性昭、突發(fā)事情讓我們沒有辦法完成學習。
但很多人县遣,在一次沒有打卡后糜颠,就索性后面都不打了、不學了萧求。因為想著反正已經斷了其兴,就這樣吧。
貪多嚼不爛夸政。對于有娃有工作的人來說元旬,要兼顧工作和生活的同時還要立很多目標、上很多課守问、打很多卡匀归,確實有點太貪心了點。
我們必須認識到耗帕,“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穆端。重要的,不是各種學習仿便,而是把所學為我所用徙赢。
一堂課里有一個方法能引發(fā)改變,一本書中有一句話觸及靈魂那便也物超所值了探越。
作者舉了《生活中的經濟學——發(fā)現你內心的經濟學家》一書的作者泰勒·考文的例子狡赐,就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作者寫道:“在這方面钦幔,《生活中的經濟學——發(fā)現你內心的經濟學家》一書的作者泰勒·考文給我們做了一個亮眼的示范枕屉。據說考文讀的10本書中往往只有1本是從頭到尾讀完的。有記者目睹了考文讀書的過程鲤氢,并進行了報道搀擂。
一次,考文帶著一大摞新書在機場等飛機起飛卷玉,他一邊翻書一邊跟記者聊天哨颂,2小時過去了,飛機快起飛了相种,考文也翻得差不多了威恼。他留下一兩本,把剩下的書都丟給了記者,說:‘你要感興趣你就拿走箫措,你要不感興趣就直接扔了吧腹备。’
普通人覺得要是不把書讀完斤蔓,實在是對不起作者或是自己花出去的錢植酥,但經濟學家考文卻覺得他這樣做很劃算。因為只有真正和自己有關的內容才對自己有用弦牡,在這個注意力非常匱乏的時代友驮,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書或是書中所有的內容都讀完〖菝蹋”
一直以來喊儡,我們都陷入了一種誤區(qū)或者思維定勢。比如稻据,讀書一定要一字一句讀完艾猜,好像畫滿了重點,記夠了筆記才算是把一本書讀完了捻悯。
而讀過之后匆赃,我們卻沒有任何輸出、轉化和創(chuàng)造今缚。沒有把畫過的金句指導實踐算柳,沒有把記過的方法拿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像泰勒·考文這樣成為書的主人姓言,選取真正能為自己所用的書瞬项,也不糾結,其他買來的書只是翻了翻會不會浪費了何荚。
當選擇越多的時候囱淋,我們反而不知道怎么選了。樣樣都想要餐塘,可是完全吸收不了妥衣,反而更加焦慮,陷入惡性循環(huán)戒傻。
所以税手,在學習和成長上。一定不要貪多需纳。把一個方法實實在在使用好芦倒,選一件最重要的事踏踏實實地做好,從最小行動開始不翩,先改變一點兵扬。
正如作者所說:道理是“空頭支票”麻裳,改變是“真金白銀”。
不貪心地周霉、持之以恒地去專注做好一件事,并有耐心地等待改變亚皂,讓學習俱箱、閱讀變得更加有效。
無戒學堂日更第30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