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溝通方式:學會分辨觀察和評論的區(qū)別
有位哲人說過一句話:學會不帶評論的去觀察惠猿,是人類最高的智慧羔砾。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心里涌現(xiàn)出“胡說八道”這個詞偶妖,其實這是自己無意識的在評論這句話姜凄,可見我們潛意識多么強大。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趾访,我們只需觀察我們看到的行為及事件态秧,并清晰的表達出觀察的結果,而不加評判扼鞋。
在這里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清楚了申鱼,例如:
查理這個人很慷慨。(這其實在評論對方)
查理每個月都會往慈善基金捐款云头,幫助貧困的學生捐友。(這個表達就是觀察的結果)
書中還列舉一段話來說明觀察和評論的區(qū)別。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溃槐;
我見過
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匣砖,
在雨天不出門,
到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說我胡言亂語之前猴鲫,
想一想对人,他是個懶惰的人,還是
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大家細細體會上面的這段話拂共,就會明白觀察和評論的區(qū)別牺弄。
本書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還提到一個例子,他在為一個小學提供咨詢服務宜狐,調節(jié)校長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势告。
盧森堡博士先試著對老師們表達自己的觀察,對老師說:校長做得哪些事情無法滿足你們的需要抚恒?
有一個老師站起來培慌,表情很激動的說:他是個“大嘴巴”。有一個老師又補充道:他認為只有他的話有價值柑爸。
聽到這個回答,盧森堡博士對老師們說這只是你的評論和猜想盒音,請說出你們具體觀察到的結果表鳍。
后來有位老師說:每天開會時,校長講到精彩時祥诽,總喜歡說他過去的往事譬圣,一說就是20分鐘。
我對老師們說:你們沒有跟校長反映過此事嗎雄坪?
老師們說厘熟,給他說了也沒用。
后來我參加校長的會議,校長有準備說自己的往事時维哈,我讓老師們嘗試給校長不帶評論的表達此事绳姨。其中一個老師,情緒激動阔挠,說出他就是個“大嘴巴”飘庄,我提示這位老師,用不帶評論的話語去說购撼,這位老師終于說出來了跪削。
校長聽到之后,對老師們說:你們不早說迂求,從那以后校長改掉了開會回憶往事的習慣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