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
第一章 讓愛融入生活
1.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湾趾,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zhuǎn)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派草。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yīng)搀缠,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澳眷,有意識地使用語言胡嘿。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钳踊,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3.運用非暴力溝通聆聽彼此心靈深處的需要勿侯,我們將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際關(guān)系拓瞪。
4.當我們真誠助人時,我們豐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滿足助琐。我們的行為祭埂,是出于由衷的喜悅。
5.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
6.非暴力溝通模式的四個要素兵钮。
首先蛆橡,留意發(fā)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什么掘譬?不管是否喜歡泰演,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葱轩,清楚地表達觀察結(jié)果睦焕,而不判斷或評估藐握。
接著,表達感受垃喊,例如受傷猾普、害怕、喜悅本谜、開心初家、氣憤等等。
然后乌助,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笤成。一旦用非暴力溝通誠實地表達自己,前三個要素就會得到體現(xiàn)眷茁。
接著炕泳,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具體的請求
7.借助這四個要素誠實地表達自己,是非暴力溝通的一個方面上祈。非暴力溝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們關(guān)切地傾聽培遵。我們首先通過體會他人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登刺,與他們建立聯(lián)系籽腕,然后聆聽他們的請求,來發(fā)現(xiàn)做什么可以幫助他們纸俭。
8.非暴力溝通過程
·什么是我的觀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價值皇耗、愿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么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愛揍很?
1.有些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郎楼。
2.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3.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窒悔。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呜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論是語言简珠、精神或身體的暴力阶界,還是家庭、部落以及國家的暴力聋庵。
4.比較也是一種評判膘融。
5.我們可以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
6.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祭玉。
7.認為"某人應(yīng)當受到懲罰"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氧映。
8.人天生熱愛生命,樂于互助攘宙⊥退剩可是拐迁,異化的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道德評判就是其中的一種疗绣,它將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线召。進行比較也是一種評判,它會蒙蔽對人對己的愛意多矮。異化的溝通方式還淡化了我們對自己的思想缓淹、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此外塔逃,強人所難也會造成心靈的隔閡讯壶。
第三章區(qū)分觀察和評論
1.不區(qū)分觀察和評論,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 評湾盗。
2.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3.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伏蚊。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格粪,并反駁我們躏吊。非暴力溝通是動態(tài)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jié)論帐萎。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比伏,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jié)果。
第四章 體會和表達感受
1.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疆导,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赁项,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澈段,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悠菜。"
2.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3.當我們說"我覺得"均蜜,我們常常并不是在表達感受李剖,而是在表達想法。
4.(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
興奮 喜悅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興高采烈
感激 感動 樂觀 自信 振作 振奮開心
高興 快樂 愉快 幸福 陶醉 滿足 欣慰 心曠神怡喜出望外
平靜 自在 舒適 放松 踏實 安全 溫暖 放心 無憂無慮
(2)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
害怕 擔心 焦慮 憂慮 著急 緊張 心神不寧 心煩意亂
憂傷 沮喪 灰心 氣餒 泄氣 絕望 傷感 凄涼 悲傷
惱怒 憤怒 煩惱 苦惱 生氣 厭煩 不滿 不快 不耐煩不高興
震驚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獨 郁悶 難過 悲觀
沉重 麻木 精疲力盡 委靡不振 疲憊不堪 昏昏欲睡無精打采 尷尬 慚愧 內(nèi)疚 妒忌 遺憾 不舒服
5.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囤耳。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偶芍,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充择。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匪蟀。此外椎麦,非暴力溝通還對表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以及觀點的詞語作了區(qū)分材彪。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1.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观挎,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琴儿。
非暴力溝
2.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嘁捷。我們的需要和期待造成,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雄嚣。
3.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晒屎,我們有四種選擇。
第一種是認為自己犯了錯缓升。
第二種是指責對方鼓鲁。
第三種是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種是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港谊。這時骇吭,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我們有些傷心,因為我們看重信任和接納歧寺。
第四種是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燥狰。這時,我們也許就會想"他傷心可能是因為他需要體貼和支持"成福。
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4.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碾局,人們的反應(yīng)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奴艾,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净当,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yīng)。
5.對于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個人成長一般會經(jīng)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情感的奴隸"
在這個階段玻孟,我們相信自己需要為他人負責——讓他人快樂是我們的義務(wù)贮缅。如果別人不高興,我們就會感到不安惦银,覺得自己有責任做點什么。此時,我們特別容易把親人看作是負擔僧诚。
第二階段:"面目可憎"
在這個階段,我們發(fā)現(xiàn)蝗碎,為他人的情緒負責湖笨,犧牲自己迎合他人,代價實在很大蹦骑。想到日子過得這么憋屈慈省,我們可能會很惱怒。
第三階段:"生活的主人"
在這個階段眠菇,我們樂于互助边败。我們幫助他人袱衷,是出于愛,而不是出于恐懼笑窜、內(nèi)疚或慚愧致燥。那是自由而快樂的行為。此時怖侦,我們意識到篡悟,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匾寝,但無法為他人負責搬葬。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人與人相互依存艳悔,損人無法真正利己急凰。非暴力溝通正是想幫助我們既表達自己,又關(guān)心他人猜年。
6."生活的主人"——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抡锈、感受和行動負完全的責任。
7.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guān)乔外,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床三。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杨幼,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1)責備自己撇簿;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差购;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四瘫。
對他人的指責、批評欲逃、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找蜜。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yīng)常常是申辯或反擊稳析。反之洗做,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yīng)彰居。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竭望,個人成長一般會經(jīng)歷三個階段:(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wù)使他人快樂;(2)"面目可憎"時期——此時裕菠,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闭专,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愿奴潘、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旧烧,但無法為他人負責。與此同時画髓,我們還認識到掘剪,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