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聽到了一個播客,他們在討論赐俗,如何克服焦慮提到拉队,焦慮的反面是具體,要把焦慮的事情轉(zhuǎn)化為具體的事情阻逮。
焦慮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拖延粱快,瘋狂拖延。今天要交論文終稿了叔扼,我拖到晚上十一點才開始瘋狂寫事哭,仿佛感覺人的潛能在那一刻就被發(fā)揮到了極致,那簡直就是我智慧的巔峰瓜富。
每次寫完鳍咱,都說以后一定從頭開始按部就班的寫∮敫蹋可是到了下一次谤辜,還是會陷入無盡的拖延,甚至不知道為什么仅胞。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每辟,我都把我的“拖延”定義為“懶”,拖著不干干旧,在開始一件需要動腦的事情時候渠欺,總是得先玩上半小時的消消樂,直到所有的“精力瓶”都耗光才開始做事椎眯。
然鵝挠将,前兩天讀到心理學(xué)家 Adam Grant 的書才知道,很多藝術(shù)類創(chuàng)作者都有拖延行為编整,這種拖延往往和完美主義是一體兩面舔稀。就連比爾蓋茨都在一次演講中講到,自己也有很嚴(yán)重的拖延癥掌测,一直會拖到最后一刻才開始自己的工作内贮。
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工作模式,但是確是一種很好的逃避現(xiàn)實、回避失敗的方法夜郁。只要不開始什燕,就可以不面對有可能失敗的結(jié)果。因此竞端,我們一邊“壓力山大”的刷手機屎即、玩游戲,一邊繼續(xù)拖延要做的事情事富。壓力與日俱增技俐,過大的壓力又會讓我們繼續(xù)拖延,進而造成焦慮统台,陷入無限循環(huán)雕擂。
我們不妨想想,到底是什么導(dǎo)致了我們的拖延贱勃,是單純不喜歡做這件事捂刺,還是因為難度大而不敢開始做這件事,到底是什么樣的心理成因募寨。
剖析了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碌耐涎雍螅涂梢栽囍M一步的說服大腦森缠,如果要洗衣服拔鹰,不想起身開始收拾,就試著先把手邊想洗的衣服放在腳邊贵涵,再一鼓作氣的把它們放進洗衣機列肢;如果要洗澡,就試著先從沙發(fā)里站起來宾茂;如果從事文案工作瓷马,就試著先坐到電腦前,打開~再點開文件跨晴,看一眼~欧聘,每一個動作都不超過一分鐘,讓大腦覺得這都是一個動作就可以完成的簡單任務(wù)端盆。
就這樣一分鐘接著一分鐘的干下去怀骤,大腦得到的永遠都是正反饋。大腦常常騙我們焕妙,讓我們拖延蒋伦;我們就騙騙腦子,這事兒不難焚鹊,先做一分鐘看看~
實不相瞞痕届,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我也是一分鐘又一分鐘的說服自己,先寫一句話看看研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