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了真誠地接受不能交換的“這個我”就是自我接納,同時衷佃,對他人寄予無條件的信賴即他者信賴趟卸。既能接納自己又能信賴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也就說明了我們已經(jīng)把他人看成是我們的伙伴氏义,把他人當作伙伴也就能夠與他人的這個共同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锄列,繼而也就能夠獲得“我可以在這里”的歸屬感,也就是共同體感覺惯悠,但光有這兩點的共同體感覺還不夠牢固邻邮,必須有第三點:他者貢獻。
他者貢獻:
對作為伙伴的他人給予影響克婶、做出貢獻筒严,這就是他者貢獻。但他者貢獻并不是自我犧牲情萤,阿德勒把為他人犧牲自己人生的人稱作“過度適應社會的人”并對此給予警示鸭蛙。我們只有在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或者行為對共同體有益的時候,也就是體會到“我對他人有用”的時候筋岛,才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娶视。也就是說,他者貢獻并不是舍棄“我”而為他人效勞,它反而是為了能夠體會到“我”的價值而采用的一種手段肪获。而并非無私地為了貢獻本身而貢獻寝凌。這和《愛的藝術》里所闡述的:愛是創(chuàng)造愛的能力是同樣的觀念,真正的愛是我付出愛后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愛孝赫,并不是為付出而付出硫兰。
就像在家庭的這個共同體里,有的妻子一生都會任勞任怨地干家務寒锚,有的甚至享受這種干家務的過程劫映。她們之所以能開開心心做家務,就是因為她們覺得自己是在為這個家庭貢獻刹前,她對這個家庭有用泳赋,從中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以才能心安理得地做下去喇喉。如果不是這樣的觀念祖今,那么她就會有憑啥家務就得我一個人做之類的怨言,久了之后就會撒手不干拣技,家庭就會產(chǎn)生矛盾千诬。當然這里不是在提倡妻子就得包攬所有家務,只是說明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做家務膏斤,如果整個家庭的人都是懂得他者貢獻的人又怎么會只讓妻子一個人做所有家務呢徐绑。
所以他者貢獻,是說我們在對他人做出貢獻中體會到的我對他人有用的價值莫辨,從而擁有貢獻感傲茄,也就是共同體感覺。但需要做到他者貢獻就需要把他人都當成是我們的伙伴沮榜,也就是做到他者信賴盘榨,而要做到他者信賴我們就得先自我接納,接受真實的自我蟆融,去改變自己能改變的草巡,從而有不懼背叛的勇氣做到他者信賴。有了他者信賴我們就會視他人為伙伴型酥,也就能做到自我貢獻山憨,從而體會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接受真實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納冕末。這三者是建立共同體感缺一不可的整體萍歉。
但是我們要清楚貢獻感帶來的自我價值并非是我們所說的滿足認可欲求的這種價值。不可否認档桃,當我們得到別人的認可枪孩,也會產(chǎn)生我對別人有價值的感覺,但這樣的價值是被動的,我們會被動地活在別人的期望里才能產(chǎn)生價值蔑舞,這樣的認可價值無自由可言拒担,從而也就難以產(chǎn)生幸福。而他者貢獻的價值來源于我們自己主動的貢獻和自己的主觀感覺攻询,無需得到他人的認可从撼,不受任何認可欲求的束縛,這種貢獻可以通過看不見的形式實現(xiàn)钧栖,只要我們自己有對別人有用的主觀感覺既貢獻就可以低零,所以這種貢獻感才是自由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