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榮幸能夠有機會,參與本次寒假“共讀一本書”的活動何暮。在每天利用十幾分鐘時間点骑,認真聆聽福州金山中學的陳蕾老師為我們耐心地解讀王緒溢博士的《數字時代的學與教——給教師的建議40講》書中的精華部分,讓我受益匪淺古拴!
信息化手段的好處有目共睹盅弛,但是這卻是一條具有希望但是卻充滿挑戰(zhàn)的路钱骂。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生動的教學,如何將教學與信息化巧妙結合熊尉,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正在苦苦探尋和求索的課題罐柳。拜讀了王緒溢博士的《數字時代的學與教---給教師的建議40講》以及聆聽了福州金山中學陳蕾老師對本書的解讀掌腰,對一些模糊的概念漸漸清晰起來狰住,包括從學習者的角度思考教學,如何創(chuàng)造課堂上的好教材齿梁,要創(chuàng)造生本課堂催植,有時候可以改變教學順序肮蛹,翻轉理念等等,都是一些比較實際的建議创南,可操作性很強伦忠。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課堂如何從“一師一黑板”的模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稿辙,王博士提到了三點昆码,分別是調動思考力的高效課堂、建立合作意識的團隊合作學習和任務驅動的學生中心課堂邻储,而在陳蕾老師音頻講座的最后留下了一個問題也發(fā)人深省赋咽,如何定位自己的課堂型態(tài)。在日常教學中吨娜,我們有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團隊合作訓練脓匿,小組合作訓練等初級層次的刻意練習,可真正將這些理念完完全全融入課堂中很少宦赠。老師放不開手腳陪毡,怕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怕學生沒有掌握課標中的知識點勾扭,所以不斷地重復絮叨重點難點毡琉,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刻意訓練,但大部分情況下是基于老師主導的情況下進行妙色,學生生成的比較少绊起,圍繞課堂學生生成的再探究就更少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燎斩,教師理念的轉變很重要虱歪,理念先行,從教材解讀栅表、備課到教案設計應當更多圍繞“讓學生為主”進行笋鄙。
從王博士和陳蕾老師的觀點中不難看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怪瓶,不但要靠個人的努力學習萧落,還要依托有利的環(huán)境來促使自己成長,數字信息時代下的教師洗贰,開放的不應該僅僅是課堂找岖,而應該是不斷學習和接納新事物的心。在看完今日共讀的題目時敛滋,閉上眼回顧了這整整三十期的共讀內容许布,從理念到技術、從教學方法到教學模式绎晃,從數據決策再到定位未來蜜唾,收獲很大杂曲、受益匪淺,在信息技術融合教學這條路上袁余,愿你我都會修煉成當初目標中的自己擎勘,達到收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