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了華麗老師的《青少年問題診療》課蕾哟,我以前讀過王曉春老師的《學生個案診療》這本書覆积,就一個初三問題學生小李掷倔,七個人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眉孩,為這個孩子做個案診療,王曉春老師用58頁的篇幅勒葱,記載了各位老師給出的診療結果浪汪,讓我受益匪淺。有很多的理念也在沖擊著我的固有理念凛虽,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死遭,面對每一個不同的孩子,教育也是不同的凯旋。
問題學生分為五大類
行為習慣型問題生:“懶”這類學生突出表現(xiàn)在行為習慣方面呀潭,比如違反班級紀律,沒禮貌至非,馬虎遲到钠署,一般沒有品德問題,只是愛惹“麻煩”荒椭。教育這類學生谐鼎,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得改正趣惠。只需要抓住破壞性最大的還有糾正起來容易見效的毛病狸棍。逐一進步,不求立竿見影味悄。習慣問題的根源在家庭草戈,爭得家長的配合很重要。
厭學型問題生“怠”侍瑟。這類學生品德也沒多大問題唐片,只是不愛學習,一談學習就煩涨颜,不喜歡聽課费韭,不寫作業(yè),這類學生不適合用懲罰的辦法咐低,比如罰抄揽思,只會讓學生更厭惡學習,關健找到厭學的原因见擦,背景知識問題還是智力問題钉汗,基礎差等,知道原因鲤屡,才能知道怎么鼓勵和給予信心损痰,學習成就感。
心理型問題生“怪”這類學生思維方式“與眾不同”酒来,狂躁卢未,攻擊性或者憂郁多疑,自殘,這類問題比較難處理辽社,因為往往跟家庭和童年經(jīng)歷相關伟墙。注意溝通的方式和其他同學的提醒教育,避免太主動而適得其反滴铅。
品德型問題生:“壞”這類學生不是簡單的“淘氣頑皮”戳葵,而是邪氣,打架搶劫汉匙,偷竊拱烁,這類小學生價值觀有問題,一只腳己經(jīng)踏λ社會噩翠,這類學生教育盡量以穩(wěn)定班級為大局戏自,穩(wěn)住學生,不激化矛盾伤锚,當然必要時需給予紀律處分擅笔。
“好學生”型問題生:“駭”這類學生具有“雙重人格”,“兩面派”或者抗挫能力差见芹,突然受刺激而爆發(fā)出來剂娄,做出極端行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教育好學生關健在于不過分捧高他們玄呛,讓他們學會接受真實的自我阅懦,發(fā)現(xiàn)苗頭,預防其崩潰徘铝。
給問題孩子進行診療耳胎,在診療的基礎上進行教育,這才能對癥下藥惕它,因材施教怕午。
不要等孩子到了十歲以后,才感嘆孩子難教育淹魄,不所話郁惜,其實,很多不良習慣從小就己經(jīng)埋伏了甲锡,只不過那時孩子小兆蕉,不教反抗,這是孩子給大人的一種“年齡紅利”缤沦,在問題孩子身上虎韵,我們要進行診療的方法就是從孩子的行為入手,推斷其人格特征缸废,然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包蓝。比如案例中的小李驶社,他初一時經(jīng)常受人欺負,轉(zhuǎn)而他去欺負別人测萎,從這個行為中亡电,我們推斷他的人格特征是一種“權威人格”特征,在對待比自己低下和比自己優(yōu)越的人們時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绳泉。一方面對弱者夸耀自己的力量逊抡,排斥姆泻,拒絕零酪。另一方面對權威又卑躬屈膝,絕對服從拇勃。
從行為到人格特征四苇,最后提岀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對問題孩子的診療方咆,可以讓很好教育者少走彎路月腋,抓住重點,對于這類孩子的引導瓣赂。是為他設立他感興趣的目標榆骚,然后用目標加以引導約束其行為,改變他的認知煌集,慢慢地從各個方面影響他妓肢,引導他。
在“棍棒型”家能教育中苫纤,父母喜歡以“棍棒下出孝子碉钠、不打不成器”為信念,孩子不聽話就打卷拘,孩子弄壞了東西也打喊废,孩子成績考不好還打,最終導致孩子心中有暴力傾向栗弟,長大以后傾向以暴制暴污筷。這類孩子長大后不會與別人相處,內(nèi)心也是惶恐不安的乍赫。
對于這類孩子的診療結果建議瓣蛀,父母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引導耿焊。即使孩子到了初中揪惦,已經(jīng)形成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對于子的錯誤罗侯,要報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器腋,需要成人的引導和幫助。
棍棒型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容易冷漠纫塌,容易有暴力傾問诊县,更容易形成討好型性格。對于孩子的錯誤是要解決的措左,不提倡體罰和變相體罰依痊,容易造成孩子身心缺陷。
幾乎所有的問題孩子怎披,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胸嘁,每一個問題家庭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長凉逛,所謂問題性宏,這些問題通常是在孩子很小時候不能建立緊密的親子關系,很少陪孩子状飞,等孩子進到青春期毫胜,就表現(xiàn)的和父母很冷漠的狀態(tài)。孩子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诬辈。在讀《奶密鹽》這本書里酵使,作者提到,孩子最初焙糟,至少在六歲之前口渔,不能離開父母,母親的撫摸酬荞,語言搓劫,微笑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那是孩子成長最初的奶混巧,是生命的養(yǎng)料枪向,誰也不能取代。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咧党,對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無聲秘蛔,文火慢燉的過程,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見影傍衡,都是需要時間的深员。教育問題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愛心和耐心蛙埂,更重要的是智慧倦畅,遇到問題先問“為什么”再問“怎么辦”,進而對癥下藥绣的,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叠赐,讓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欲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