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班主任研究》第二輯“聚焦班主任發(fā)展”讀后感之十四:
? ? 回本溯源永脓,找到最好的寫作狀態(tài)
——讀《打造班級師生發(fā)展的“深”式路徑——光明新區(qū)“新基礎教育”班隊項目組三年工作回顧》有感
第一次閱讀這樣的回顧文章,對于深圳市的班主任隊伍真的感覺特別親切缸濒,因為王懷玉老師捉邢、林小燕老師還有徐苗佳老師康震,去年也嘗試過寫這樣類型的文章以回顧武義精英班班主任發(fā)展的來路蛛芥,當時真的覺得找不到什么好的方式來寫提鸟,在雷所的指導下,不斷地修改后才呈現(xiàn)了最后的文章架構仅淑。相對于謝德華主任所寫的這篇文章称勋,自己更多的依然是記錄與初淺的分析,謝主任給我們呈現(xiàn)了更科學實證過程涯竟,更高層的理論解析赡鲜,更全面的發(fā)展體系。
(由于此文即將刊發(fā)庐船,不能擅自發(fā)布银酬,敬請諒解)
回望自己的寫作歷程,依然感受到太多難以突破的瓶頸筐钟。關于閱讀與寫作揩瞪,我一直是懼怕的,因為文字功底不夠篓冲±钇疲總是羨慕著別人的行云流水,自己卻總也不能順暢的表達與闡述壹将,以至于不敢也不愿去讀嗤攻、去寫。即便去寫诽俯,也只是簡單的過程記錄妇菱,或材料的堆積而成的文字。而即將刊發(fā)于《中國鄉(xiāng)村班主任發(fā)展研究》(第二輯)中的《探求鄉(xiāng)村班主任專業(yè)成長的有效路徑:武義縣的經(jīng)驗》則成了我的轉型之作暴区。
一闯团、從簡單記錄到觀察分析
2017年武義縣班主任精英班成立,在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的李家成教授帶領的導師團的引領下颜启,形成了培訓研修新生態(tài)偷俭。而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兼宣傳部委員的一職,因此缰盏,每一次的會議記錄我都會認真且詳細地記錄下來涌萤,每每分享這些會議記錄,似乎只是為了那份責任口猜,對自己而言负溪,過后極少會去分析和查看。
2018年3月在精英班即將開展“你好济炎,寒假”活動之前川抡,李家成教授提示我:是否可以更理性地觀察我們的研修,建議用相機拍下從嘉賓及學員進校以后的活動,比如說前期的主場參觀訪問崖堤,各種對話交流有不同環(huán)節(jié)侍咱,用典型照片來說明,我們一般怎么開展活動密幔,研究的每個步驟楔脯,每個過程是怎樣的,我們需要開始嘗試概括研修模式胯甩,并將其寫下來昧廷。(2018-3-3住诸,微信聊天記錄)
在李教授的指導下满粗,在3月5日饭宾、3月21少态、22日三天的研修過程中呵晚,我記錄并拍攝著蔼囊,除了分享每天的會議記錄菱鸥,還將每天的交流互動過程及會后的學員反思制成了思維導圖盯串,試圖去發(fā)現(xiàn)其間的“與眾不同”娇唯。
在三天的研修中齐遵,我們摒棄以往的只聽沒有互動的模式,聽與說的雙邊互動塔插,產(chǎn)生了新的思維沖擊梗摇,形成了新的研究結構。在這樣的多重對話與交流中想许,班主任研修開始從自上而下的培訓模式伶授,轉變成一種自下而上的項目研究模式,在這樣的研修中流纹,學員們必須嘗試調整或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糜烹,開始從本源思考鄉(xiāng)村班主任的定位與班級的本體價值。有了這樣的感知漱凝,再審視我們的研修活動疮蹦,僅僅作好會議記錄是否真的是不夠的呢?
于是在三天會議結束后的兩天內茸炒,我認真閱讀了每一位發(fā)言老師的稿件和PPT愕乎,整理了現(xiàn)場的錄音記錄,制作了現(xiàn)場掠影視頻壁公。3月24日題為《在多重對話與交流中展開班主任研修》的第一稿研修綜述便完成了感论。提綱如下:
在多重對話與交流中展開班主任研修
——2018年春學期武義縣班主任精英班研修綜述
會議簡介
一、基于假期重建的“班級”本體價值思考
二紊册、基于現(xiàn)場研討的“班會”定位思考
1.隊與會的差異
2.開展的過程
3.班會的功能
4.班主任的定位
三比肄、基于多重交流的“習慣養(yǎng)成”班級新定位
1.關于認知
2.關于調查
3.關于方法與途徑
4.關于追問與思考
四、基于互動對話的“研修”新模式思考
在這樣的會議綜述中,我更多地轉變了記錄者的身份芳绩,而是從觀察者的角度去分析掀亥,去整理,去總結示括,去思考铺浇,真正深入感知了一次研修的收獲與價值痢畜。這是第一次嘗試寫會議綜述垛膝,但之前的《中國班主任研究》一書的閱讀,給了我很多的借鑒與思考丁稀,寫起來得心應手吼拥。李教授的建議是:這三天研修因為不是大規(guī)模的會議,所以僅僅只能是一種參考或小型會議研修的專題文稿线衫。同時希望我可以嘗試參與6月份全國研討活動的正式綜述撰寫凿可,要求我有空時間先豐富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章和書籍,要以這次研討為個案授账,提煉鄉(xiāng)村班主任發(fā)展的某些機制或原理枯跑。這正是希望我增加相關的閱讀與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以更高效更有質量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與表達能力白热。
二敛助、從失敗嘗試到經(jīng)驗收獲
基于研修及會議的論文應該聚焦什么?思考什么屋确?提煉什么纳击?為此,李教授竭盡全力地在推動著我的成長攻臀。
一是接受任務焕数。5月31日全國“新基礎教育”研究共生體“學生工作與學科教學的綜合融通”研討會即將開始,李教授建議我能否持續(xù)來寫一寫關于“我們需要怎樣的研討會》為主題的文稿:可以以這次常州會議為例刨啸,系列性地寫一些對于會議的感受堡赔、體會等?如设联,我們這個會議是怎么準備的善已,我們的會議議程給參會的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和其他會議的安排仑荐、準備方式有什么不同和相通之處雕拼?(2018-5-30,微信聊天記錄)在短短的兩周時間里粘招,在教授指導下啥寇,我設計了并發(fā)布統(tǒng)計了會議的參會問卷,寫下了十一篇會議通稿:有關于會議準備的一二事,有講述會前閱讀的辑甜,有理性分析論文被拒的衰絮,有介紹問卷設計與分析的,有現(xiàn)場會議互動模式分析的磷醋,有自我的反思猫牡,有會議細節(jié)的呈現(xiàn)等等。從會議前到會議結束后邓线,我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淌友。
二是主動請纓。參與了會議準備及開展的全過程骇陈,寫會議綜述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震庭。當李教授發(fā)出邀請時,我毫不猶豫地就報名了你雌。我想我可以也必須要去做一做器联、寫一寫。同在群里的安徽劉茜老師也主動邀我一起合作婿崭,我們先各自將會議的論文集閱讀完成拨拓,同時整理好會議錄音。
三是躊躇不前氓栈。會議結束已過一個月渣磷,可因為自己手頭的工作多,加上對于論文的閱讀又沒有及時跟上颤绕,綜述的寫作幾乎是停泄狀態(tài)幸海,劉老師也是非常擔心。思考再三奥务,請教了藍老師物独,結果她們的團隊已快完成綜述的撰寫,告知劉老師這個消息后氯葬,我們決定放棄此次的綜述撰寫任務挡篓。一是因為時間上的拖延,確實已過了最好的撰寫時間帚称;二是其他團隊的快速讓我們始料未及官研。雖然自己對此次會議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還是沒能很好地善始善終闯睹。這樣的經(jīng)歷戏羽,讓我開始不斷地懷疑自己,覺得自己真的不行楼吃,真的只能到這里了始花。我總是跨越不了自己的舒適區(qū)妄讯。
四是收獲經(jīng)驗。一次失敗的嘗試酷宵,并不是沒有收獲的亥贸。在參與會議的歷程中,我在教授的指導下浇垦,完成了一次相當規(guī)范的問卷設計與整理過程炕置。2018年6月1日,教授讓我嘗試設計一份問卷男韧,以更清晰地了解參會老師的想法與建議朴摊,并評比優(yōu)秀論文。對于經(jīng)常制作電子問卷的我來說煌抒,這真的可以算是小菜一碟仍劈,當晚就制作了一版樣稿給教授,第一板只羅列了論文的題目與作者寡壮,并在最后設置了一題是“你覺得最值得推薦的一篇論文是?請簡單地說一說推薦理由讹弯】黾龋”李教授的回復是:謝謝了!還差了一個構成组民,是一樣投票的每一篇都有推薦語棒仍,是否可以每篇投票后都有空格可以填寫評語?這自然是可以的臭胜。我當即馬上修改了第二版莫其,在每一篇論文后面都增加了“推薦理由”這一項。6月2日下午耸三,教授將常州會議議程和論文集目錄以及具體的論文集編輯內容發(fā)給了我乱陡,接到任務后我馬上在半小時內形成了第三版,因為牽涉到一些發(fā)言老師論文的去除問題仪壮,我反復核后將第四版問卷發(fā)給教授憨颠,并得到一些修改建議。
1.該論文是否有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积锅?
2.該論文是否關注到本領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爽彤、將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3.該論文是否遵循學術規(guī)范缚陷、語言表達符合學術要求适篙?
4.該論文是否引起了您的思維共鳴?
5.您認為論文中最有價值的觀點是什么箫爷?
僅填寫建議嚷节,就修改了四稿铆铆。一份問卷是怎樣形成的?一直以來丹喻,給孩子們薄货、家長們的問卷設計,我都比較隨意碍论,只要問題設計清楚就可以了谅猾,從來沒有想過給出一些“填寫建議”,總覺得設計清楚鳍悠,填寫者就會懂税娜,其實自己也填寫過許多問卷,但總有許多時候會有些迷茫藏研,不知該填些什么敬矩,不知該怎么填?一次問卷的設計蠢挡,教授“強迫癥”式的修改弧岳,一開始真的讓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該怎么修改业踏,這樣的提示究竟可以從哪幾個角度來思考禽炬?當李教授告訴我:一是實踐,二是理論勤家,三是規(guī)范腹尖,四是共鳴。這是這四個標準的結構關系伐脖。我才明白這不僅僅是設計問卷的提示热幔,更多的是引導填寫的老師可以從這四個維度去思考一篇文章的構成,而自己在寫文章時也應該注意這幾個問題讼庇。這真的不只是設計問題绎巨,而是重建了我對一篇文章的理解。一篇好文章一定不只是句美語順巫俺,更應該經(jīng)得起推敲认烁。正如一主編在發(fā)表我的文章之前告訴我的那樣:文章刊發(fā)即意味著要接受時間的檢驗,接受學術共同體的檢閱介汹,接受各方面各層次的閱讀却嗡,得慎之又慎。
生活中總需要有許多追求
就如這花
喜歡慢慢沁入的
香……